?靜安公司注冊章程 上海為什么被稱為租界?
作者:注冊公司 | 發(fā)布時間:2024-12-06上海為什么被稱為租界?
鴉片戰(zhàn)爭后,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《南京條約》。這個條約規(guī)定清朝要五口通商,上海是五個通商口岸之一。1843年11月17日,上海正式開埠。
1845年11月29日,英國駐上海領事巴富爾與上海道臺宮慕久談判,雙方簽訂了《上海土地章程》,也稱《上海租地章程》。根據(jù)這個章程,劃定東面到黃浦江,南面到洋涇浜,北面到李家場,也就是今天的延安東路到北京東路之地。次年,又議定西到現(xiàn)在的河南中路為界,共830畝面積的地方,作為英國人的居住地,這就形成了英租界。每畝地年租金為1500文銅錢。當時規(guī)定,英國人可以在租界里建立自己的居民點,在那里租地建房、辦產(chǎn)業(yè),將其作為一個通商的口岸。
1846年,英國人組建道路碼頭委員會,作為租界的市政組織、管理機構(gòu)。到1848年11月,英租界面積已經(jīng)擴大到2820畝,西面到今天的西藏路,北面到蘇州河。
1854年7月11日,租界當局召開租地人會議,修改《上海土地章程》,將原先的道路碼頭委員會改組為工部局,并由工部局組建巡捕房。從此,工部局就成為租界的最高市政機構(gòu)。
美租界是1848年設立的,起初并沒有正式劃定地方。到了1863年6月,美國駐上海的領事和上海道臺劃定了它的界址。因為當時美租界劃的地方很大,但里邊沒什么工廠、碼頭,空地很多,而英租界里面人口多,土地也貴。所以同年9月,英美雙方商量把兩個租界合并,因而美租界的存在時間很短。到了1899年,合并后的英美租界的面積達到33503畝,正式定名為“公共租界”。之后租界當局又想出花招,向清政府提出要越界筑路,就是把租界里的道路一直延伸修筑到租界的外面,比如虹橋路。筑了越界道路后,租界當局又提出要保證道路的管理治安,把警察派到這條道路,然后找借口把這條路及路旁邊的地劃為他們的地方,這又變相擴大了租界的占地面積。雖然在法律上這不是租界,但很多事情都直接歸租界管。
越界筑路地區(qū)的房價一般要比租界里面的便宜,治安和市政管理往往都是租界管的。因為租界的管理比華界好,所以,中國人也喜歡利用越界筑路地區(qū)。比如魯迅在上海居住的地方,就屬于越界筑路的地方。他從家里步行沒多遠,進入四川路就是租界了,但他住的地方不是租界。包括左聯(lián)活動的場所,好多都是越界筑路的地方。這些地方的特點是,房子質(zhì)量不錯、房價比租界里面的便宜,治安由租界來管理,有什么事進入租界比較容易。上海有些紅色文化地標也設立在這樣的越界筑路地方,因為在這里有些事情租界管不到,又便于與華界和外界聯(lián)系。
就這樣,公共租界在3萬多畝面積的基礎上,實際上控制的地方要更大,包括今天的楊浦、虹口、黃浦、靜安等區(qū)。這些地方有的全部是,有的部分是,英租界、美租界合成的公共租界所占的地方比法租界大很多。
法國人不甘落后。在1849年4月,法國駐上海領事就用跟英國人同樣的方式,獲準設立了法租界。它的最初面積是986畝,后來經(jīng)過多次擴展,到1914年,法租界面積達到了15150畝。當時的上海縣城外面就是法租界,再往北是公共租界,從蘇州河邊上西藏路以東,一直到虹口、楊樹浦。那時的上海出現(xiàn)了一個奇怪的格局,叫作“一市三治四界”,即一座城市有三個管理機構(gòu)——華界、公共租界、法租界,華界又分為南市與閘北。
租界是清政府把土地租給外國人居住、經(jīng)商的,中國人不可以隨便入住租界,但可以進入租界做買賣,這叫“華洋分處”。最初的幾年里,租界和華界相安無事。到了1853年,上海發(fā)生了一件重大事件,就是小刀會起義,它改變了上海租界原先“華洋分處”的狀態(tài)。租界里面本來是不準華人租房租地的,由于小刀會起義爆發(fā),在太平天國戰(zhàn)爭期間,有大批華人遷入租界,其中不少是富人,有資產(chǎn),租界當局很樂意留下這批華人。1854年,英、美、法三國領事修訂《上海土地章程》,在租地人大會上通過了《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》,確定租界范圍為原來的3倍,華人租地可直接呈報各國領事并轉(zhuǎn)上海道臺查核,默許華人租地。從此,華人可以合法地在租界里面租地、建房、居住。于是,就有了以后第三次修訂《上海土地章程》,在工部局里增設華人董事席位,簡稱“華董”的后續(xù)。
上海開埠以后,只有過英租界、法租界、美租界、公共租界這4個租界。同時存在的或是英租界、法租界、美租界,或是公共租界、法租界,從來沒有其他租界。現(xiàn)在有的影視劇或是書籍中提到的“日租界”是錯誤的,日本從來沒有在上海正式設立過租界。造成有日租界這樣誤解的原因是:當年在上海的日本人大多數(shù)聚集在虹口,加上一些日本人橫行霸道,租界當局奈何不得,這就給人造成一種錯覺,認為這里是日本人的租界。其實除了英美法3國,其他國家包括日本在內(nèi),根本沒有租界。1941年,太平洋戰(zhàn)爭爆發(fā),日本軍隊占領接管了公共租界。因為中國參加了反法西斯同盟,在中國政府的要求下,1943年,中國與美英兩國簽訂了新的條約,美、英放棄在華的治外法權,將租界交還給中國,投降了德國的法國政府也宣布把法租界交還給中國。所以,租界實際上到1943年就不存在了。當然,中華民國政府正式履行租界的收回法律手續(xù),是在抗戰(zhàn)勝利以后。
中國的第一個黨章是誰在什么時候?qū)懙模?/h2>
李漢俊起草。1922年7月第一部《中國共產(chǎn)黨章程》
1922年6月,中共黨員人數(shù)已經(jīng)由中共一大時的50余人發(fā)展到195人。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地方組織有所增加,在宣傳、群眾運動等方面的工作,也有了明顯進展,中國工人運動出現(xiàn)了第一次高潮。這些情況的出現(xiàn)迫切要求中國共產(chǎn)黨制定出符合中國革命實際情況的明確綱領和適應黨組織發(fā)展需要的正式黨章。1922年7月16日至23日,中國共產(chǎn)黨在上海公共租界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(現(xiàn)靜安區(qū)老成都北里7弄30號)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。出席大會的有中央局成員、黨的地方組織的代表和參加遠東各國共產(chǎn)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后回國的部分代表。他們是陳獨秀、張國燾、李達、楊明齋、羅章龍、王盡美、許白昊、蔡和森、譚平山、李震瀛、施存統(tǒng)等12人。
鑒于中共一大期間曾遭到法租界巡捕破壞的教訓,中共二大采取了較為嚴格的防范措施。大會以小型分組會為主,盡量減少全體會議的次數(shù),每一次開會都要更換地點。大會共進行了8天,舉行了3次全體會議。會后,除了按規(guī)定將有關文件送到莫斯科共產(chǎn)國際外,為了更好地宣傳和貫徹黨的代表大會精神,中共中央還印制了小冊子,將大會通過的黨的章程和9個決議案收錄其中,分發(fā)給各地黨組織傳達貫徹。
作為中共早期全國21名工人黨員之一的張人亞也獲得1本。他所保存下來的這本小冊子就是中共二大唯一存世的中文文獻。張人亞,原名張靜泉,“人亞”是他參加革命后自己改的名字。1927年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變后,白色恐怖籠罩上海。張人亞冒險專門回了趟浙江寧波老家,將珍藏的一批黨的珍貴文件和資料交由父親張爵謙保管。張爵謙想出了“衣冠冢”的“苦肉計”,編了個“不肖兒在外亡故”的故事,把這些文件資料藏進空棺,埋入墓內(nèi)。從那時起,張爵謙孤守著這個秘密。新中國成立了,兒子仍沒有回來,已過八旬的他挖開墓穴,打開棺材,將包括二大黨章在內(nèi)的這批珍貴文件資料取出交給了黨組織。據(jù)《紅色中華》報記載,張人亞1932年12月23日病故于由瑞金赴汀州的路上。中共二大通過的《中國共產(chǎn)黨章程》,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第一部正式黨章,共六章二十九條。該黨章規(guī)定了嚴格的入黨手續(xù),主要是為了從組織制度上保證把確實具備黨員條件的優(yōu)秀分子吸收到黨內(nèi)來。因此,入黨時,須有黨員介紹,并要經(jīng)過逐級上報的審查手續(xù)。這對防止投機分子和不夠條件的人入黨,是十分必要的。對真正的無產(chǎn)階級政黨來說,黨員的質(zhì)量標志著黨政治上的先進性和組織上的純潔性。降低質(zhì)量去追求數(shù)量,只會產(chǎn)生嚴重的后果。可貴的是,中國共產(chǎn)黨在提出積極發(fā)展黨員的同時,絲毫沒有忽略黨員的質(zhì)量問題。朱德入黨的事情就是一例。1922年8月下旬,朱德懷著極大的期望和孫炳文來到上海的閘北區(qū),在一幢房子里,他們見到了陳獨秀。當時,朱德以為只要提出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申請,就會被接受。然而,見面后的談話使他大失所望。朱德坦誠地向陳獨秀陳述了自己的經(jīng)歷,懇切地提出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請求。而陳獨秀卻拒絕了,并對朱德說,要加入共產(chǎn)黨,就必須以工人的事業(yè)為自己的事業(yè),并且準備為它獻出生命;對于當過高級舊軍官的人來說,還需要經(jīng)過長時間的學習和真誠的申請。朱德在后來的回憶中說:“那些日子真難過,我感到絕望、混亂。我的一只腳還站在舊秩序中,另一只腳卻不能在新秩序中找到立足之地。”但他沒有放棄追求真理的信念及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愿望。9月初,朱德離開上海赴歐,10月到達德國柏林。10月下旬,中共旅歐支部負責人周恩來在柏林住所接待了朱德。在傾聽了朱德陳述自己的身世和要求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愿望后,周恩來表示愿意介紹他和孫炳文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在他們的入黨申請沒有得到國內(nèi)批準之前,可以接受他們?yōu)楹蜓a黨員。11月,周恩來和張申府介紹朱德、孫炳文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但根據(jù)工作需要,朱德的黨員身份對外保密。我黨第一部正式黨章的產(chǎn)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,它標志著黨的創(chuàng)建工作的最后完成。從此這個年輕的政黨有了自己的立黨之本和最高的政治行為規(guī)范。